另外,據不完全統計,12月份以來,滬深兩市至少有36家上市公司終止減持、承諾不減持或號召員工兜底增持;還有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遭遇資本增持,達到舉牌。
產業資本的持續活躍其實是在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這一觀點顯然是和“持幣,觀望”截然不同的。其出發點,除了對自身企業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了解和熟悉,更應該有對宏觀經濟前景的信心。
前一日央行發布的幾份四季度問卷結果從另一個側麵印證了這種判斷。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1.8%,比上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7.6個百分點;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為79.1%,比上季度提高3.8個百分點。如果說企業家和銀行家要歸類於專業人士,不代表普通百姓,那麽,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為,傾向“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6.2%,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占40.8%,比上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占33.0%,比上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可見,相比消費和儲蓄的下架,普通百姓投資意願反而提升。
而且,在投資方向選擇上,雖然“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基金信托產品”和“股票”仍然是居民偏愛的投資方式前三位,但是,選擇前兩個方向的居民占比分別比第三季度下降2.6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而“股票”投資方向占比數額得以保持不變。就三種投資方向比較而言,這種發差表明居民對股票投資的偏愛程度有所上升。
其實,持幣?持股?向來都是一年中各個時間節點探討的話題,而且總是難有規律可循。隻是,上麵這些數據和事實是有溫度的,或許可以幫助投資者轉化成日後的“幸福感、獲得感”。
(一帆)
原文地址:http://news.10jqka.com.cn/20171221/c602129872.shtml